欢迎来到北京市商业联合会网站

收藏本站

行业先锋

白玉:豆制品市场中的老字号 来源:北京商业联合会 发布日期:2012-09-07

几经波折品牌依旧

每一家中华老字号能够生存到现在,都是历经风雨,几经波折。经受岁月洗礼之后,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些老字号,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产品,更有老字号饱含生命力的品牌和其独特的经营之道。 

  品牌依旧厂却不再

  有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名叫北京市豆制品二厂,注册商标是白玉。提到白玉牌豆腐几乎每一个北京人都不陌生,只要去副食商店或超市,也准能看见白玉牌豆腐,但现在打电话寻找北京市豆制品二厂却不见了踪迹。

  北京市豆制品二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1980年,是在私营豆腐房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全民所有制商办食品工业企业,起源于1956年。

  1956年之前,北京的豆腐生产主要是私营豆腐房,仅北京市豆制品二厂诞生的西城区西四附近就有大大小小30多家豆腐房,比较出名的有四合顺、成德山、二合兴、王兴发等,这些豆腐房生产条件较差,设备简陋,小驴拉磨,人工摇包,全靠手工操作。他们多系连家铺,大户雇佣1-3名工人,小户不雇工,业主和家属一起参加劳动,日投料30-40公斤,自产自销,生产规模很小。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豆腐房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小组,而后,根据规模大小,分别参加了合作商店或核资定股参加合营。在此基础上,1958年组建成西城区豆制食品一厂,实行统一管理,分散生产,统一核算,隶属于西城区商业局。

  1967年将各个分散的小作坊逐步并成5个车间,1979年又与西城区豆制品二厂合并,更名为西城区豆制品厂,生产南北豆腐、面筋、豆制品、豆腐粉、粉类制品、豆芽菜六大类近100个品种,年产量达8000吨。到1980年,西城区豆制品厂正式改为北京市豆制品二厂。

  1988年,北京市豆制食品工业公司成立,公司下属的包括豆制品二厂在内的9个豆制品厂,共同担负着北京市场的豆腐、豆制品供应任务,成为京城举足轻重的豆制食品生产企业,以“白玉”为主导品牌的系列豆制品更是越来越受欢迎,成了百姓抢买的对象。

  20073月,北京二商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和韩国希杰集团共同出资,在北京市豆制品二厂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二商希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白玉”牌豆制品包括8个系列103个品种,至此,北京市豆制品二厂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辗转波折两次搬迁

  北京市豆制品二厂最早位于西城区宫门口,与白塔寺为邻。因各种原因,豆制品二厂两次搬迁,辗转波折,搬迁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豆制品二厂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1980年,由于豆腐厂锅炉房喷出的烟熏黑了白塔,为保护古建筑白塔寺,根据市人大代表提议,市政府决定将豆制品二厂迁往西直门北下关另建新厂,由国家投资787万元,于1990年建成投产。新厂建筑面积6217平方米,豆腐年产量1.3万吨,比原来增加了5000吨,生产规模居北京第一位。第一次搬迁,北京市豆制品二厂在政府的帮持下向前跨了重要一步,同时也顺利地经受住了市场开放、政府取消财政补贴的第一波考验。

  随着市场放开的逐步发展,豆制食品公司开始面临经济体制转变的危机,因设备老化、市场意识不强,企业陷入低谷,为此,公司于2000年开始,逐步将下属各厂和公司合并重组,资源优化,寻求发展之路。祸不单行,2000年,环境治理规划要求三环以内企业的10吨以下锅炉到2002年底前一律停止使用煤炭,改用清洁燃料,豆制品二厂地处三环路以内,生产使用的4台锅炉中,两台是4吨的,两台是6吨的,对已经陷入困境的二厂来说,这个要求无疑雪上加霜,厂里只好寻求向城外发展,进行第二次搬迁。

  2002年豆制食品公司实施结构调整,厂司合一,其他的豆制品厂并入二厂,进行整体外迁,将生产基地外迁至通州食品工业园区,新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4.5 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厂区外围还有10万平方米土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扩展空间,豆制品二厂再一次化危机为转机。 

  创新产品占领市场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白玉牌豆腐在市场上依旧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研究它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不断地创新、研发新产品是其保持顽强市场生命力的重要秘诀。

  最初的豆腐房,因规模和设备的限制,主要生产豆腐和豆腐干两种产品;1956年公私合营后,厂里的条件较差,设备简陋,照旧沿用传统生产工艺,品种变化不大,产量小。

  到1958年,落后的生产方式终于被打破,小驴拉磨换成了电动石磨,手摇包改成电摇包,灶烧火煮豆浆也被改为蒸汽煮浆,用管道输送豆浆,整个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产品种也由原来的两种变成了南北豆腐、豆腐片、豆腐干、豆芽菜、面筋等20余个品种。

  北京市豆制品二厂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的同时,也一直注重生产技术的革新,上世纪80年代末,豆制品二厂跟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合作,研制试验出内酯豆腐。跟过去不同的是,内酯豆腐采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豆浆煮熟降温后加入凝固剂,再进行高温成形低温冷却,豆腐就自然成形。这样就可以实现液态灌装,把豆浆灌入包装盒内形成嫩豆腐,生产起来方便又快捷。

  内酯豆腐制作中不加压、不脱水,保存了大豆的大部分营养成分,这种豆腐口感细腻,白嫩而有弹性,通过几番推广,内酯豆腐很快受到了百姓的青睐,占领市场供不应求,豆制品二厂第一次从新产品中尝到了甜头。

  据介绍,从2001年起,二厂开始更加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先后开发了白玉韧豆腐、绢豆腐、鸡蛋豆腐、蔬菜豆腐、嫩豆腐和保质期30天的绿色鲜豆浆等,尤其是白玉韧豆腐和绿色鲜豆浆一上市就受到了百姓的欢迎,销售持续上升,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改头换面的北京市豆制品二厂,拥有5条自动化豆腐生产线、两条豆浆自动化生产线和一个万级无菌豆制品包装车间。传统北豆腐实现了从煮浆、点脑、压制到成形90%以上工序全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程度居中国同行业之首,与此同时,还在开发白玉素食等大豆组织蛋白深加工产品,希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京商报)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