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赛区复赛注重选手“全面”技艺


时隔一个月,全聚德赛区实操比赛的复赛在9月8日又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经过初赛,成绩排名前30%的选手晋级复赛,此次共有32名中式烹饪选手和38名服务技能选手进入了复赛的角逐,其中包括京西宾馆两名中式烹饪选手和3名服务技能选手。记者发现,复赛除了考核选手的技艺,创意思维、心理素质的考核以及职业细节的体现都成为复赛的关键。
烹饪: 技术与表现的融合
中式烹饪的考核题目仍由规定题和自选题组成。在评委会的精心挑选下,一道“鸡丝烹掐菜”成为了复赛的规定题目。
监考之一、奥运村店总厨师长毕全盛向记者介绍:“‘鸡丝烹掐菜’看上去和吃起来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掐菜和鸡丝的火候掌握、外形的均匀对称、味道的复合程度都是这道菜的打分关键。掐菜指的是掐头去尾的豆芽,豆芽的长度要保持在5-6厘米,而鸡丝在切配的时候不仅要与豆芽的长度相同,也要与豆芽的粗细一致,以保持菜品外形的美观,这是考核选手们的刀功。在口感上,火候的掌握也是一道难题,火大了豆芽易失去脆劲,火小了豆腥味去不掉,会影响口味。这道菜看似普通,但着实考验选手们的综合实力。”
选手们也表示,“相比初赛的‘金银鸭血羹’,这道菜虽然看似十分简单,但是菜品的含金量很高,不仅是对传统菜品技艺的考核,更是对临场发挥的考验”。
自选题中,新颖的创意和丰富营养知识的储备成为考核选手们的关键。担任烹饪项目裁判长的顾九如评价:“造型的赏心悦目和合理的营养搭配是菜品今后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要求选手有精湛的手艺,更要具备大量的营养知识。”顾九如认为,本次复赛中的一些菜品,在视觉、味觉、嗅觉、触觉上体现出了选手们的综合实力。
服务: 速度与严谨的比拼

孔雀、凤凰、鸽子、仙鹤,牡丹、玫瑰、月季……在选手的精心叠制下,一个个餐巾折花造型栩栩如生地摆上了桌面。
依旧在金色大厅,依旧是“肉眼摆、尺子量”的苛刻标准,相比烹饪比赛现场的“热闹”,服务比赛的现场安静得可以听到选手们的呼吸声。这不禁为本已紧张的选手又增添了心理压力。复赛的难点不仅体现在摆台的精准、仪容仪表的亲和,更较初赛增加了30种餐巾折花的难点。
“初赛40分钟,10个餐巾折花造型、摆台、分餐、倒酒,我们还可以应付,但是复赛30个餐巾折花,其中包含复杂程度更高的10种鸟类造型,加上台面上的10个餐巾折花,一共要叠40个,时间只延长了5分钟,时间真是不够用”,这是选手们的一致反映。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选手们更加熟练地掌握题目的技巧,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速度。”裁判长赵艳萍表示。
“折花的力道真强,连放进杯子里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站姿像军人一样挺拔”……这是在场的选手和评委给京西宾馆选手的评价。京西宾馆是全聚德赛区惟一一家不属于全聚德集团的“局外”企业,但是,其选手们优美的仪容仪态,造型标准、手法力道的餐巾折花,得到了在场评委们的一致赞扬。
京西宾馆餐厅部段经理表示:“此次,我们参加全聚德赛区的比赛,就是想通过与全聚德这样的商业企业交流,让服务员开阔眼界,达到相互学习和提高的目的。”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