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无限的,过剩是相对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始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空白、空隙和空当,过剩中有不足,买方市场中同样隐存着卖方市场,关键在于企业敢不敢开发,善不善于开发。短视的企业家只盯着“显在”市场,却忽视对潜在市场的开发。任何一种促销方式都是企业的行为,它只是现有购买力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移动,买你的还是买他的,今天买还是明天买,只是“切蛋糕”的行为。只有开拓新市场,提供和扩大有效供给,做大蛋糕,才能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不应该停留在对现实购买力的再分配,而在于挖掘潜在的购买力,重视潜在市场的开拓。做足显在市场,以完善小康社会的商品结构为主体,兼顾温饱阶层的基本需要,有条件地开辟富有型市场,充分发挥个体户、农贸市场在现阶段的作用,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重视新兴市场的开拓,把潜在的购买力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潜在市场是指应该得到的需求而没有得到满足;应该提供的服务却没有相应的消费项目。特别是在满足发展需求和享受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开拓方面没有跟上,使消费潜力无法发挥。要瞄准未来市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和老年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市场变幻莫测,潜力巨大,市场商品和服务结构都要面临新的调整、新的格局和新的发展。流通产业要重视研究这种变化的新趋势、新规律;研究新措施,采取新的对策。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开放是双向的,市场是互融、互补和互促的。人家要进来,我们要出去,这都是正常现象,都是必然的趋势。
有形资产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资本、没有商品、没有商业设施,流通企业既无立足之地,也无存在条件;但没有或缺乏无形资产,不重视打造、应用和发挥无形资产,流通企业就无法获得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以信兴商是古训,也是商业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诚招千里客,信得万人心”。诚信是凝聚力、竞争力和生产力,诚信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是长期作用的内在要素;诚信的基础是“讲信用、守合同”、“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只有守信用,才会取得广大客户的信任、消费者的信赖,从而上升为好信誉。“信得过、合得来”,合作无风险,购物无风险,消费无风险,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永远占据主动和有利的地位;信誉要从我做起,从旗舰店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关注企业形象的塑造,关注每一位职工的行为,关注每一件商品的销售。只有看得见、摸得着,合作者才能合得来,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流通企业信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维护人利、尊重人格,千方百计为消费者着想,既体现零售业作为民生工程的本质,又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不断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市商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黄国雄)